top of page
Writer's picturedrkoreaeducation

〈未走之路〉(The Road Not Taken)再解說——選擇與信念

Updated: Aug 6, 2019

相信台灣同學們在國中或高中的英文課本上一定讀過 Robert Frost 這首〈The Road Not Taken〉(未走之路),不管是課本或是許多翻寫作品都一再告訴我們,在遇到人生岔路時要觀察判斷後選擇那條孤單但是需要開拓的路。

不過小D老師認為這首詩的原意並非如此;因此要從這首原詩再解說一個關於「選擇與信念」的版本給大家。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 金色的樹林裡有兩條岔路 And sorry I could not travel both 可惜我不能兩條路都走過 And be one traveler, long I stood 我久久站在那分岔的地方 And looked down one as far as I could 極目眺望其中一條路的盡頭 To where it bent in the undergrowth; 直到路的轉角消失在樹林深處
Then took the other, as just as fair, 然後我踏上了另一條 And having perhaps the better claim, 這條路或許更值得我嚮往 Because it was grassy and wanted wear; 它荒草叢生又人跡罕至 Though as for that the passing there 不過說到其冷清與荒涼 Had worn them really about the same, 這兩條路幾乎是一模一樣
And both that morning equally lay 那天早晨兩條路都鋪滿落葉 In leaves no step had trodden black. 落葉上都沒有被踩踏的痕跡 Oh, I kept the first for another day! 唉~我把第一條路留給未來 Yet knowing how way leads on to way, 我知道人世間阡陌縱橫 I doubted if I should ever come back. 可我不知是否還能重回此處
I shall be telling this with a sigh 我將會一邊嘆息一邊述說 Somewhere ages and ages hence: 在多年以後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 樹林中有分岔的兩條道路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我選擇那條人跡稀少的行走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所以讓結果截然不同




仔細看原文,你可以發現兩條岔路一樣荒涼、早晨鋪滿了落葉、都沒有任何人走過的痕跡,為何最後詩人在多年以後一邊嘆息一邊述說:「我選擇那條人跡稀少的行走,所以讓結果截然不同」呢?


小D老師認為,有時候不是我們的選擇造就了不同,就像樹林裡的兩條岔路,乍看之下都一樣美麗、一樣無人走過,但最後是我們的想法造就了我們的不同。


正因為我們相信自己選擇的是「人跡罕至的那條」而讓之前的那個選擇變得特別了起來。




相信很多人會跟小D老師一樣,感覺到這個世界有個標準,告訴我們什麼是美、什麼是成功、什麼叫做富有,於是我們在這框架之中撲騰、掙扎、怒吼、絕望。但事實上,等到人生最後的最後,別人的標準、別人的眼光又什麼意義,我們終究該為了自己而活,而真正快樂與否、究竟達成自己成就與否、過得充實與否,其實也只能由自己來定義。 不過,你又知道哪一天是你的最後一天嗎?既然每天都要當成最後一天、沒有後悔地活著,我們可以更加堅定做自己覺得確信的事、覺得「對的」的事、少去在意別人的視線、無視酸民酸言酸語的勇氣。

可能有人會問小D老師,即使下定了決心,還是忍不住在意別人的眼光和那些背地裡說的話怎麼辦?其實答案很簡單,你是否也有聽說過一些例子:從小乖乖牌卻為了另一半遠渡重洋到新環境生活;或是去挑戰非自己母語電影的演員一開始可能連一句台詞都沒有還是一路堅持;他們不是特別勇敢而是真心誠意地愛著他們所做的決定(無論那個決定是人、事還是物)。


你沒能戰勝別人的碎嘴和視線,或許只是因為你沒有足夠確信,抑或是你還不夠熱愛而已。


作者:小D老師 (資深國高中生家教、國外留學顧問、目前旅居韓國博士候選人) #drkeducation #韓博士 #小D老師 #興趣發掘 #生涯規劃

7,518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