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D老師在家教或是參與學校職涯演講時,常常有同學們問我
「上補習班、花很多時間唸書,但是成績感覺實際上並沒有很好的效果?」
「發覺自己真的不是會讀書、成績好的孩子怎麼辦?」
事實上這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質與才能,怎麼可能每個人都IQ180、一目十行、全部上第一志願是吧?可是亞洲社會對於「要會讀書」、「成績要好」跟「好學生」、「人品好」、「出路好」連上等號,這個誤會以及偏見造成家長孩子之間很大的衝突。
家長總是認為自己的孩子很棒,是因為不認真因此沒辦法取得好成績;而孩子認為家長沒有考量他們的意願一定要自己去上補習班、又因為沒辦法達到家長預期而更反抗。
小D老師要呼籲家長正視孩子們的天賦以及夢想,但是也要在此跟對自己有過懷疑或者曾經跟家長有衝突的同學們溝通一下:
1. 讀書的意義,從來都不是為別人,而是為了自己
2. 讀書的意義,是為了累積知識、常識和未來資本
3. 讀書的意義,不是為了成績,成績只是一個檢測你瞭解程度的過程
4. 身為學生認真學習是一種責任,想想看你是不是真的盡力了?身為「舞蹈班學生」的你可以投入認真上課、課後還能夠自主練習;為何身為「學校學生」的時候,你卻不沒認真上課、打瞌睡、回家也不複習了呢?當你沒有認真盡力,被指責的時候又能光明磊落地反駁嗎?
回到同學們的問題「發覺自己真的不是會讀書、成績好的孩子怎麼辦?」,小D老師的答案是「不怎麼辦」,不會讀書並不是其他任何人可以貶低你的理由,當你認真盡力之後你的同學、你的老師、你的父母都不能因此看輕你,請別放棄自己,找找自己喜歡、擅長的事情,發展屬於自己的特質和潛能吧!加油!
作者:小D老師 (資深國高中生家教、國外留學顧問、目前旅居韓國博士候選人)
Comentarios